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上海建造的大部分多层建筑都没有安装电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上、下楼梯这些日常的基本活动对于居住在楼层比较高的业主来说,让人望而却步。

由于经济条件、感情、换房手续繁琐、昂贵等因素,大部分老人都不愿意或无法搬离原先居住的老房子。显然,在老公房加装电梯是目前最现实、最可行的办法。若可以成功加装电梯,无疑为老百姓生活、出行增添了许多便利。

尽管居民有强烈的意愿,也有成功的案例,但目前的推广仍然并不顺利,至今成功的案例屈指可数。据媒体报道,全市各区至今成功加装电梯的旧小区数量还不到10个。

老公房加装电梯的主要困难有两方面:一是办理步骤多、程序复杂,以及安装费用问题;二是楼内的业主难以达成共识,特别是底楼居民反对的较多。

上海市政府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给予大力支持。针对第一个问题,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包括简化审批流程、加大政府财政补贴等。但由于第二个问题的存在,楼内的业主不能达成共识,因此才难以推进。

楼内的反对声主要来自一、二层的业主。尽管目前的实施方案中,一、二楼业主不需要承担或仅需承担少量费用,但由于他们基本没有从中获益,且利益可能收到损害,因此才会反对。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社会。事实上,即使底层居民的利益没有侵害,眼看高层居民获益,恐怕其心中也不会平衡。

显然,装电梯不仅是公益,也要考虑市场化。仅让底层住户不出钱是不够的。这里建议,需建立利益的补偿机制。

例如,能否由政府牵头,制定一套经济补偿方案及相关的补偿标准;能否允许将政府补贴用于底层居民的补贴;此外,能否制定政策,鼓励一些专业的机构(例如合格的房产中介)进入,提供专业化的谈判、协商、办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