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人必有痴,而后有成。“痴”便是孙洪林常委的政协情怀之所在。岁月二十载,从年入不惑到迈进耳顺,在静安政协这个家庭里,在参政议政这个世界里,他怡然自得,做个“痴人”。

原本孙洪林常委的头衔只是名普通律师,加入政协后拥有了新的身份,政协履职有了依托,参政议政有了方向。

新静安政协成立后,区政协一届一次、二次、三次全会上,孙洪林常委结合平时调研,在专题讨论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受到在场领导重视,部门负责人当场采纳。这种“建言落地”的踏实感和荣誉感,激励着他继续为参政议政投入更充沛的履职热情、发挥更积极的履职效能,为静安的发展贡献更强劲的政协力量。

640.jpg

2013年,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首次点赞委员,“孙洪林常委”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和当年唯一一个名字,出现在了常委会报告中。此后每年,常委会报告中都会有孙洪林常委的名字,也是从那一年开始,他收获了“孙大户”这个新外号。

说起“孙大户”就不得不提起静安区政协主席陈永弟。孙洪林常委写了一篇反映闸北区某派出所行政不作为的社情民意,时任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的陈永弟放弃午休时间,约孙洪林常委到他办公室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政协委员如此受重视、参政议政如此重要,触动了孙洪林常委,这份感动和信任也化作了他之后履职的不懈动力。

2013年8月的一场律师委员座谈会上,孙洪林常委响应陈主席的号召主动表示今年要提交80篇社情民意,陈主席很惊讶,还提醒孙洪林常委写社情民意的触角必须延伸到人民群众中间,不能“蜻蜓点水”,不能“浮光掠影”,不能“走马观花”,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640 (1).jpg

没想到3个月后孙洪林常委就已经完成了86篇社情民意,陈主席亲自来到律所慰问,那年他一共提交了108篇。从此孙洪林常委每年都提交超过100篇的社情民意信息,屡被评为“年度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成为圈内响当当的“孙大户”。

孙洪林常委认为,政协常委也是领导班子成员,要在各方面带头。他经常联系组里委员展开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注重发现并培养青年民革党员中参政议政的骨干分子,通过传帮带,鼓励百花齐放、合力联动。浦东、宝山、松江、金山、徐汇等外区政协和党派邀请他去做交流,并站在市政协的舞台上做发言,孙洪林常委成了静安政协社情民意的一名小小“代言人”。

640 (2).jpg

静安区政协从当年社情民意全市垫底,直升到第7名,次年即荣膺全市区级政协报送社情民意工作的第一名,之后一直到2018年,年年稳稳占据第一名的宝座,这里面集结了所有委员、信息员和工作人员的努力。

孙洪林常委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名代表,将静安政协社情民意的经验带出去,传开去,推动全市社情民意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