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流氓”是指没有实体业务,主要通过积极提起专利侵权诉讼,牟取高额专利许可费的公司。
Uniloc 公司起诉微信
近日,Uniloc 公司一纸诉状将由腾讯公司所研发的微信告上了美国德克萨斯州东部联邦地区法院,诉讼焦点主要集中在微信所具备的语音聊天、视频群聊等功能侵犯了Uniloc 公司持有的两项专利,然而上述两项内容正是微信的核心功能。
腾讯作为国内互联网领域专利数量首屈一指的公司也难逃“专利流氓”的起诉。根据RPX专利搜索平台数据显示仅在美国Uniloc公司就发起了177次专利诉讼,其中包括华为、亚马逊、Google、索尼、Valve(简称V社的游戏公司)、Facebook、等我们熟知的科技公司。
从“专利流氓”的分类来说,Uniloc公司属于专利投机公司。其自身并不就专利生产产品,只是抓住其他公司软件的运营模式,但没有申请专利的空隙,对该项专利进行申请并提起诉讼请求。
面对如此的“专利流氓”就不能仅从专利本身入手,还要考虑各国专利申请的流程不同。以Uniloc公司为例,他是一家澳大利亚的公司,其专利申请要在美国能够正常取得需要经过一年时间走流程,而在这一年中,很多公司便藉此时间差在美国用相同软件直接申请专利,使得“专利流氓”能因此获得的利润大大缩水。
“专利流氓”的常用手段
首先,“专利流氓”的诉讼对象往往高科技领域的发明专利,且该项专利处于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的关键时期;其次,就该领域专利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收集资料;再者通过诉讼手段导致被诉企业处于疲软状态,无暇兼顾发展与应诉,借此提出和解结案并获得高额许可费。
手机界的专利之战
在2010~2012年间,美国苹果公司以专利之名先后3次起诉HTC公司,最终导致HTC与其进行专利交叉授权,使得HTC公司在Android市场的份额严重下降,HTC在专利领域的空白给自己平添了后顾之忧。与之称对比的是被微软并购手机等业务之后的新诺基亚(NSN),由于早期积累了不少专利,使得仅通过专利授权就获得重生与发展。有鉴于此,专利的运作和利用始终是国外巨头重要的策略。
国内专利保护现状
1、现有的专利法出台时日尚短,不够完善。目前国内能够处理的是专利申请和专利诉讼,其中包括专利申请代理,专利诉讼、调解、仲裁,专利咨询服务等,但专利技术孵化转移服务尚不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
2、我国创造发明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他们转化、实施专利的意识薄弱,资金渠道局限。
3、涉及我国“专利流氓”案件主要发生在国外市场,国内对此研究尚浅。
小申支招企业专利保护
1、注重专利申请及专利引进
目前,我国专利法实行的“先申请原则”。对于现有的专利要及时进行专利申请,以此获得专利法的保护;对于各类有效、先进的专利要及时向相关机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专利购买,获得专利保障。
2、重视专利管理
企业内部需要有专业人员对本企业的核心技术进行战略规划、技术追踪。
3、关注专利发展动态
企业就市场上与本公司核心技术相关专利进行调研、整合资源,搜集积累来自竞争对手及关联企业的相关专利情报,观察和研究所在领域的专利许可、诉讼的发展动态。
4、构建专利地图理念
专利地图(Patent Map)是将各种与专利相关的资料包含科技、经济、法律情报等,以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加工剖析并整理制成各种可分析解读的图表讯形式,反映蕴含在专利数据内错综复杂的信息,分析技术分布态势,指明技术发展方向,为决策提供更直观的情报支持。
5、及时寻求专业机构、律所专业服务
如成为“专利流氓”的诉讼目标,要沉着积极应对,寻找专业的专利代理机构及诉讼律所进行分析谈判,灵活的运用“专利无效制度”、“不侵权确认制度”、“专利权滥用抗辩”、“现有技术抗辩”等现有相关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要盲目的为了保障现有专利产品能够稳定、持续的运作,而私自与“专利流氓”达成和解协议,使其获得高额的专利许可费,助长此类不良企业势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律师个人观点,不代表上海市申房律师事务所或其律师出具的任何形式之法律意见或建议。同时我们并不保证会在载明日期之后继续对有关内容进行更新,故可能未反映最新的法律发展。我们不建议读者仅依赖于本文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进行任何决策,上海市申房律师事务所明确不承担因基于对本文任何形式的使用而产生的一切责任、损失或损害。